坐标:上海 永嘉路 | 时间:2021年5月

市井拼贴:上海永嘉路城市“旮旯”空间改造


缘起

源于灰空间建筑事务所(GreySpace Architects)与建筑师宋佳威共同****起的“城市旮旯计划”。该“计划”意图以建筑师的视角寻找因历史原因遗留在城市中的边角料空间,将新的、弹性插入的空间系统叠加在现状之上,激****其成为可视、可用、可停留、可共享的独特场景。

永嘉路青年共享空间作为该计划落地的第一个,将一座挤在两幢3层旧式花园洋房的约30㎡的城市夹缝空间(原为快递工作站及宿舍)改造成为未来供青年人共享的公共活动及住宿场所。希望通过将城市公共空间通过场地外的窄弄进一步引入建筑内部,以抽象的符号使会客厅厅延续城市街道的特征。


外部空间的模糊地带

经历百年的渐进式****展,本所在街区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边界逐渐模糊。在二者漫长的博弈过程中,街巷空间与建筑内部空间由彼此分离、并置,到现状的交叉、覆盖,并还将继续相互入侵,形成更有弹性,允许不同功能共生的状态。

在可查的1947年资料《老上海百业指南——道路机构厂商住宅分布图》中显示,本东侧的“至诚堂”以及南侧的“中国中学”已建成,所在地是西侧花园别墅的一部分,而东侧通向用地的小道自那时起即已基本成型。

所在的片区的现状则是重叠了自解放前花园洋房到解放后的自建房以及老公房等多重历史遗存的混杂街区。它的进入方式也很典型:从永嘉路一个不起眼的弄堂进入住宅区后,需沿着狭窄的墙缝间的空间行走大约100米,左转穿过一个大铁门看到一条巷道,左边是有近90年历史的中国中学的后墙,上面满是爬山虎;右侧则是3层的原至诚堂,现在住了约12户人家。巷道只有约2.5m宽,正前方则是本的入口。

主入口正对的这条巷道因充满历史遗存的叠加而显得有些凌乱,晾衣杆将天空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方块,雨水管、燃气管在墙面和空中游走,植物也在所有界面上攀爬,这些都是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相互入侵的阶段性现状。

对于这条因叠加太多元素而显得没有太多特征的巷道,建筑师选择了“半开放”的建筑语言应对,将公共与私密空间在巷道的尽头相互融合。一方面,对于室外空间向主入口看去,帆布雨棚包裹住主入口前区及其上方的露台,形成一个柔软且较完整的界面作为巷道空间的对景;另一方面,帆布雨棚形成的灰空间为巷道尽头的入口提供了空间和视觉的缓冲,减少外部公共空间侵入私人空间的压迫感。


城市意象的拼贴

丰富的街巷尺度和历史与当代并置的图景是所在地衡复风貌区的重要标签。风貌区里绿荫掩映下的洋房花园、里弄街道既承载了上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同时也是当代青年人的时尚潮流所在地。

设计师从空间和肌理的角度,将城市图景作为意象投射在这个室内设计中。将室内空间组合比作城市街区的总平图,从城市到室内、弄堂到公共区域、住宅到房间,以及作为辅助功能的厕所等更微小的空间。

室内的会客区被定义为主弄堂口休憩的场所,设计师选择了带有符号特征的窗扇、壁灯以及在吊顶下方纵横交织的线条灯,希望营造出室外空间的悠闲感。错落的高差关系形成向心性的空间,而其边界则由开了三扇窗口的三间卧室定义。窗户板用老榆木经过再加工而成,与墙面的微水泥材质搭配呈现出建筑户外的粗糙感。会客区和卧室关系可以被类比为里弄和住宅之间的看与被看的关系。隔墙上的窗扇可以通过不同尺度的开启决定卧室里的人对于会客区活动的参与程度。


小尺度的集约空间

依据必要的功能空间被分解为开敞的公共空间和狭小的私密空间两个部分。这两部分之间的分隔也是原建筑砖混结构的承重墙对于未来这幢建筑的使用者的定义是一组关系亲密的年轻人,因此在卧室区域与会客区域的边界处,设计师创造了两方互相交流的机会。同时门窗洞口也通过进深关系变化而成为多重空间叠合的载体。

每间卧室都有朝向会客区域的一扇窗、朝向室外空间的一扇窗以及用于通行的门洞口,使用者可以自主决定和哪一部分的外部空间保持联通。卧室尺寸很小,在大约12㎡的范围内借层高布置了标高不同的三组卧室,并通过一部楼梯串联。与会客区材料和意象拼贴的手法不同,卧室区采用木饰面满铺的做法,尽量减少材料对空间体验的干扰,而将多重空间的关系作为重点着力刻画。


后记:城市旮旯计划

城市旮旯计划作为一个结构松散的建筑师组织,希望其成员在建筑事务所里做设计的同时,也能作为城市的观察者而回到日常生活中,将周遭的城市空间化为丰富的资源,以建筑师角色的不同视角介入城市微更新改造的历程中。本探讨了在上海衡复风貌区中一个典型的老洋房、老公房、自建房混杂的居住区中旮旯空间的更新方式,未来还会寻找新的契机对更广泛的城市空间进行探索。

名称:市井拼贴:上海永嘉路城市“旮旯”空间改造

类型:建筑/室内

地点:上海市永嘉路

策划人:宋佳威、灰空间建筑事务所(GreySpace Architects)

设计单位:灰空间建筑事务所(GreySpace Architects)

主持建筑师:刘漠烟、苏鹏

主创设计:琚安琪

设计团队:应世蛟、李园园、姚静洁、高永胜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19年12月-2020年6月

建设时间:2020年5月-2021年5月

占地面积:30㎡

建筑面积:45㎡

结构顾问:iStructure

施工:上海煜榫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材料:榆木板、微水泥、膜结构、木饰面

摄影:陈颢、孙崧、景宏

绿植设计:Jane·life

网站地图